1990年日本經濟泡沫化的前夕,一個看似美好的白色聖誕節,女主角在學校的校園中發現了同班同學柏木卓也的屍體,這件事震驚了學校,但警方隨即以最快的速度研判柏木同學的死亡悉屬自殺,跟學校達成某種協議,希望本案盡快落幕,讓學生們恢復平靜的校園生活。
但就在一切看似理所當然的情況下,校方與八卦媒體記者卻接到匿名爆料信件,指證柏木同學並非自殺,而是被學校的三個長期霸凌其他同學的惡少給玩弄,推下頂樓的,這整起事件是他殺!
本來校方跟警方在經過審慎評估後,覺得這三封匿名信不足採信,沒想到八卦媒體卻尋線找上了學校,也找上了惡名昭彰的惡少之首大出俊次,大出的兇殘父親甚至出手毆打了記者,讓這段畫面上了全國性的新聞節目,引起了喧然大波。
一起看似簡單的命案,卻成為嚴冬裡驟然形成的巨大雪球,襲擊了每個人的平凡生活:導師跟校長因精神壓力與各方指控,相繼請辭;大出的父親原本成功的工廠突然遭逢大火吞噬;班上另一位女同學淺井松子也因遭受檢舉是匿名信的始作俑者而發生車禍意外死亡,這一連串的事件導致更大的陰霾壟罩了整個校園……
為了釐清整起事件,也讓自己的初中記憶不再處於蒙昧逃避的無知中,被死掉的柏木同學指責為「偽君子」的班長藤野涼子決定挺身而出,主動調查事件真相,並說服同學們跟自己來自主招開一次「校園審判法庭」,由學生們擔任審判長、檢察官、辯護律師、陪審團與法警等職務,最後將由學生們來共同審判與面對這件事,雖然結果無論如何是沒有法律效應的,但可以讓學生們自主性地面對這整起事件的真相,就像他們即將勇於面對的人生那樣無畏地迎上前去……
對於學生異想天開的想法,大多家長跟老師都持反對態度,畢竟他們已經國三,是該努力衝刺升學的年級,卻搞著這個看似荒謬又無意義的校園審判,尤其學生們越認真籌組,就越顯得幼稚與不成熟,而學生們終於憑藉著自己的力量要將審判庭搞起來了,但最真實、最赤裸裸的血腥真相是他們純潔心靈可以負荷的嘛?
這是改編自日本「國民女作家」宮部美幸的浩瀚鉅作《所羅門的偽證》而成的電影,全書總共有六本,是作者構思十五年,連載九年的集大成、巔峰之作。電影則濃縮成上下兩集,總共片長四個半小時。導演則是因為《第八日的蟬》而奠定了影壇地位的成島出。他再此以那種慢工出細活的節奏呈現了這個異常複雜的文本,讓這個龐雜故事中的每個人物都顯得立體而突出。
雖然故事簡介看似沒這麼多波折,但宮部美幸以異常細膩的筆法描繪著事件中的每一個人,每一個家庭,而這些人與家庭、事件共同交織成的便是20世紀90年代的日本社會縮影,可以說宮部用文字做了一次那個時代的浮世繪。
因為宮部選擇了這個特定的時代,所以時代本身也成了事件的主角之一,意思是,如果事件發生在再早十年或再晚十年的日本,甚至是現今的日本,那麽整個故事將有不同的走向與風格,而她卻選擇了那個年代,而且強調是日本經濟泡沫化的前夕!這段時期是日本自戰後經濟最蓬勃發展的假象的最高峰,也就是泡沫經濟這顆「夢幻氣球」膨脹的極致,隨後即破裂了,進入了長達將近15年的「成平大蕭條」時期。
當然,我對這個時期的日本不太熟悉,只能從文字資料上略解一二,但是這樣一個時代是有趣的,也就是在那個象徵幸福美滿的白色聖誕節揭開的故事其實是要戳破一個民族、一個社會、一個國家看似美好向上,實則空虛易碎的時代假象!而戳破這個假象的,除了一起起接連發生的事件跟真實血淋淋的人性外,最主要的是一群勇於挺身而出捍衛自己「知」的權利的國中生(也就是2015年日本社會的中流砥柱們)。這些都是非常明顯的指涉與鋪排,根據看過原著(因為長達六本,所以我確信我今生將與她無緣)的朋友I的透露,書中多次提到對日本經濟蓬勃發展時期的緬懷,大人們驕傲著他們曾創下的經濟奇蹟(的確是一個以經濟力而非戰力征服大半個地球的奇蹟),而今這個奇蹟褪色很久了,宮部期許著這一代的日本人可以奮力再創另一個屬於現代的奇蹟!(尤其作者還被譽為國民作家,由她來作這種期許格外有象徵意義)。
當然,這是明顯的外在因素解讀,但對我來說,更有趣的是電影中(因我沒看小說,不確定電影中的這些元素是否也在小說中有出現)透著濃濃的反思與救贖的意味!
(下面有雷,為了討論這個主題,我必須說出結局,所以還不知道的讀者請斟酌進入)
劇中一個被當成目擊證人的老人向學生們講著一段日本二戰時期的往事,大意是「自己妻子死於美軍轟炸中,那時誰也沒想到日本皇軍會輸掉這場戰爭」。而另一個更重要的指涉是這場審判的開庭日是8月15日,這是「終戰紀念日」!(這也饒富趣味,如果日本從來沒正視過這段歷史,那麽戰爭真的終了的了嘛?外部的戰爭也許早結束了,但人們內心的戰爭還要延續多久呢?)
片中還有個我剛在介紹故事大綱時為了篇幅刻意忽略掉的主角神原和彥,他是個神秘的外校生,與死者柏木卓也曾是小學同學,為了找出真相,積極地參與籌劃了這場審判,最有趣的是他的身份設定,他的父親因酗酒殺死了自己的母親,所以劇中稱他是「殺人兇手的小孩」,他也被柏木指責為「偽君子」,柏木甚至要求他到過去的「兇案現場」再體驗一下那段「家族血腥歷史」,而他去過後的反應是「無動於衷」!然後,觀眾看到最後會發現,這整個審判其實是他主導來要達到「自我審判」的「儀式」,即使沒有任何「法律」效益,但還是要完成這個「儀式」,因為一如片中強調的「唯有面對真相,才能真正放下!」
看到這裡,難道還不明顯嘛?這一代人(這群國中生)要面對什麼真相?就是他們是一群殺人兇手的子孫,政府粉飾著太平,社會也在一切美好的假象中虛度、膨脹,但若不真切地進行一場「自我審判」,真的放下民族罪愆,這個國族將難以走出這個戰爭的陰影,可以這麼說,全亞洲曾被日本侵略的國家,除了韓國外,其他大抵都已經走出陰霾了(中國大陸雖然是最常提起這場戰爭的國家,也是受害最深的國家,但早已用經濟實力遠遠把這段過去拋諸腦後了),唯一還沒真的走出去的是日本自身,因為他們必須不斷去圓一個謊,而且為了這個謊去說更多的謊,而這個「原罪式」的包袱還要背在年輕人身上多久才能被卸下呢?
(雷區結束)
當然,關於這個贖罪的省思也許是我個人過度美好的想望,因為我總期望罪犯有自省的能力與懺悔的義務。另一個我一直在觀察的有趣現象是,從21世紀以來我看到無數地關於日本這類「原罪」、「贖罪」與「懺悔」式的電影,不管是《告白》、《惡人》、《再見溪谷》、《往復書簡》、《贖罪》、《渴望》與《第八日的蟬》等等,我相信還有更多我沒列出的,當然,我知道並不是上述每一部都是以此類議題為主,但多少都有這類思想隱含在其中,所以這是個有趣的現象:為何有一個社會會湧現這麼多有關這類議題的文學或影視作品呢?也許我們可以簡單歸結為日本受西化的基督教文明中的原罪思想的影響,但我總覺得是那個曾犯下的共同罪愆開始壓著他們喘不過氣了,所以需要各種此類的作品來有個出口,尤其既不能明說,只好偷渡了!
好吧,關於日本的二戰我總有自己的情緒與期望壞人悔改的鄉愿,我就不贅述了,其發展就留給後面的社會觀察家去闡釋了。
另一個可圈可點的是本片進行了大型的全國海選來挑選這個班級的國中生,所以有大量的新人進入影壇,可說是一股後市可期且看漲的「星勢力」,尤其新人女主角藤野涼子,更以書中女主角同名的藝名出道,她在劇中的表現令人讚嘆,絕對是會持續發光的明日巨星。
最後,來談一下本書的書名,《所羅門的偽證》,所羅門王是聖經故事中提到的人物,傳說是上帝指派的最有智慧能斷定是非對錯的人選。有一個關於「所羅門的審判」的故事是大家耳熟能詳的,就是有兩個女人在國王面前爭奪一個孩子,雙方都聲稱眼前的是自己的孩子,因為各執一詞僵持不下,所以無法判斷,這時所羅門王便說,既然你們都認定孩子是自己的,那就把孩子切成兩半,一人一半吧,這時真實的母親心疼孩子,便主動放棄了,說讓孩子跟那個女人吧,由此所羅門王知道了這才是真正的母親(這個故事我總覺得我們的包青天包大人好像也判過!)。
這裡,宮部美幸說了一個有趣的思考點:如果最聰明的所羅門王說了謊,那麽會是什麼情形呢?這便是這個名字的概念由來。然後,故事中誰又是那個說謊的所羅門呢?
好吧,雖然影片很長,但不會讓人不耐,下集甚至看起來一晃眼時間就過去了喔,大家可以去看看這部佳片喔。
Commentair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