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作家相片Rady (睿導)

【真愛收信中】―― 用生命朗讀的人性詩篇


【The Guernsey Literary and Potato Peel Pie Society】


茱麗葉·艾許登是英國的一位年輕女作家,她因為在二戰期間,以連載的方式寫了頗富趣味的故事《畢可史塔夫》,而在英國聲名大噪,並累積了一筆不小的財富。


但這系列的成功,卻也成為了茱麗葉的困擾,她亟欲擺脫這類有點譁眾取寵的小故事,畢竟創作這系列是在戰時,那時艱困的社會氛圍下,大家都需要能令人開懷的短文故事,因此有點滑稽的畢可史塔夫帶給了人們不少的歡笑,也暫時逸離了戰爭的殘酷與窒息。


一天,茱麗葉無意間收到一封來自英格蘭外海,名叫根西的小島的來信,寄信人名叫道西·亞當斯;因為在二戰期間,道西無意間在廢棄的書局找到一本曾經屬於茱麗葉的書,該書是查爾斯·蘭姆所著的《伊利亞散文選》,其中一篇名為〈論烤豬〉(註一)的趣味文章,讓道西度過了德軍佔領期間的艱困歲月,同時,「烤豬」還是他們這個「根西馬鈴薯皮派文學讀書會」成立的關鍵因素!因為書上留著茱麗葉的姓名與地址,所以道西冒昧想請教茱麗葉:作者查爾斯·蘭姆所著的另一本書《莎士比亞戲劇故事集》,是否能在倫敦哪家書店買到?並請茱麗葉順便提供一間倫敦的書店與地址,因為根西島上已然沒有書店存在了。


因為那個奇怪名字的讀書會,以及道西的真切文字,讓茱麗葉好心直接寄了《莎士比亞戲劇故事集》給他,並開啟了兩人魚雁往返的情誼。


茱麗葉越聽「根西馬鈴薯皮派文學讀書會」的故事,便越受吸引,於是毅然決定造訪這個小島,並且不請自去地想參加這個奇特的讀書會。


就在茱麗葉要乘船前往根西時,相識才六個月的美國軍官馬肯意外向茱麗葉求婚了,還送給茱麗葉一枚鑲著無比巨大鑽石的戒指,並且邀請茱麗葉婚後跟他搬去紐約位於第五大道上、可欣賞中央公園景觀的豪宅去……


帶著這份意外的喜悅與惴惴不安的心情,茱麗葉踏上了根西島,但她從未料想,這趟旅程將改變她的生命軌跡!



本片根據2009年出版的《親愛的茱麗葉》一書改編而成,是瑪麗·安·薛芙與她外甥女安妮·貝蘿絲合著的小說;瑪麗曾擔任編輯、圖書館員跟在書店工作,她曾造訪過根西島,並且因為氣候因素,意外困於島上,也與根西島結下了不解之緣,尤其在得知根西於二戰期間曾被德國佔領與統治了五年的時間,更讓瑪麗想去描摹那段時間的孤島生活與掙扎求生的幽微人性!爾後,瑪麗便將根西設定為小說的故事發生地點,可惜的是,雖然本書全球暢銷500萬餘本,但瑪麗卻在小說出版前夕亡故(得年74歲),所以她並未看到這本書的問世,以及她受到的榮耀,這也是她唯一的一本書。


另外,原著是採用書信的格式寫成的,其中包含20幾個不同的人物彼此通信,所以讀者是從一封一封的信件中去逐漸拼湊出整個故事的真相的!雖然表面是個愛情故事,卻有著懸念般的勾子,引誘著讀者一路探索著真相。所以可想而知,要把本書改編成為敘事流暢的故事,是何等宏巨的工程呀!(為了保持大家觀影的驚喜,我隱藏了大部分有趣的情節,尤其是德國佔領期間的那些可歌可泣的人性的故事線)。


導演麥可·紐威爾曾執導過不少膾炙人口的佳作,例如《遠大前程》、《蒙娜麗莎的微笑》、《哈利波特:火盃的考驗》、《你是我今生的新娘》等等。


不得不說、本片非常好看!是我會推薦的片型,撇開她有點不知所云的片名與不太吸引人的海報設計,這個故事探討的深度與廣度,是非常值得細細品味的!


尤其瑪麗的背景,讓她飽讀書籍,所以片中也有點像是作者個人的閱讀清單那樣,充滿各種書籍中饒富智慧或令人神往的文字魔力!


本片最成功的地方,就是展現了「閱讀」之美!讓人想要重拾書籍,一如我們都熟稔的「書中自有黃金屋與顏如玉」,本書更強調了在貧瘠困境中的人們,如何因為書籍,而為生命打開了另一扇通往人性秘境的大門!每一本書,都是一個作者咀嚼過生活與生命後,反芻出來的思想密碼與生命智慧,每一次的展卷、每一次的翻頁,都是心靈在作一次跨時空的旅程與另一個心靈的深層、敞開的溝通!更是反觀自己內心最深處角落的契機,凝視著他者啟開的生命場域,透過他們的眼光,照鑑自己幽暗、隱微的人性。


我們都在浩瀚的時空中,尋找著從未遇見,卻如此心靈相契的知音呀!


身為一個文字創作者,我是深深被震撼的,因為我知道自己正掌握著如此龐大的資源與力量,那些一格一格敲打出來的文字,會透過各種方式傳送到另一個陌生人面前,也許能令他莞爾一笑,也許能在他得意時錦上添花,更或許在他低潮時,給他些力量!


但這樣的力量,其實已經遠遠不僅是文字工作者所專有的了!在這個先進國家都有網路的年代,我們的意念將透過無遠弗屆的社交網絡,不斷地傳播出去,因此,我們每個人傳遞出去的訊息、短評、雞湯文、抱怨文,其實都在不斷地以我們不知道的方式影響著別人!千萬別小看這些簡短訊息的力量呀!如果你也曾被一、兩句撫慰人心的話激勵過,或曾被某些莫名的負面文激怒過,那麼,你也許就能知道那些看似簡單的一句話的力量與影響力了!


片中涉及的議題,除了在高壓統治下,苟延殘喘的人性光輝;還有女性主義的議題;種族偏見與蕃籬等等,可以說非常細膩而周全地呈現了各種人性與生命的課題,讓人沉思,但又不至於太過沉悶與沈重,有幾段還頗令人捧腹!


更讓人懷念起那些還用手一封一封寫信的年代,總是急著想書寫所有自己的情緒與心聲,卻又怕太過心急而略顯潦草的字跡顯得不夠莊重!更別說展信時的那種興奮感與溫實感,以及等待回信時的那種心裡小劇場……


還有還有,手翻閱書本的觸感,編輯總會依不同的書籍、內容、題材,去挑選不的紙質,是回收紙?還是磅數較重的紙?每一個細節,其實都是一個龐大工業、每一個螺絲釘細心運作下的成品,每一個心靈都躺在書架上,等著被閱讀、被傾聽、被理解,等待著它的知音。曾幾何時,「書香」變成僅是一種美化過後的形容詞?有多久沒去細細翻閱一本書,感受手中的重量?觸感?溫度?掩卷沉思、咀嚼一句觸動自己心靈的話語?甚且於翻頁時,嗅到淡淡的氣味?(書可不一定是香的喔,書香真的是過於美化的形容詞,至少我書架上的書,最常散發出來的是一種陳舊、久置的霉味!都怪台灣太潮濕了。)


最後,來談談關於讀書會的事,我自己也有加入幾個不同的「讀書會」(真的是幾個喔),當然,現在的讀書會形式早已不僅僅是讀書了(也是因為現代人真的很難靜下心來消化一本本的書了),但這些聚會都有個共同的標的,就是在這個資訊爆炸的年代,我們如何突破資訊與知識的偏食症,甚且偶爾可以逸脫同溫層的取暖罩,去吸收不同人眼中的不同資訊與看法,我個人覺得,這真是非常好的一種學習方式,除了會讓自己保持在學習中,也能獵取到不同領域的人的專業見解與知識!然後,生於承平時代,讓我們更有機會、有資糧去餵養一下我們欲求不滿的心靈!


我甚至因為這部片太美,突然想去感受一下「朗讀」書籍的樂趣,那些不同人的不同口音、音節、與語音起落,總會在視覺與聽覺裡造成一種奇異的化學反應,似乎不同人朗讀的同一本書,會因為嗓音、重音、斷音等差異,而震盪出不同的感受與認知,那是多麼美的一種生命共鳴呀,但也只能親自去體驗這番逸美了。



註一:〈烤豬論〉一文真的是查爾斯·蘭姆的散文之一,開篇還是引用了孔子的《春秋》一書中的一個故事(當然,後來據考證,壓根不是孔子的書,是作者搞錯了),大意是說,在遠古時代,人還不知道豬可以烤來吃,甚且不知道烤過的豬是如此美味(阿彌陀佛),這全是一次意外,幾個孩子玩火,導致了木屋的失火,而幾隻在屋裡的小豬便硬生生變成了烤乳豬,而這個意外,開啟了人類烤豬這道美味佳餚的濫觴(後面還有很多其他的內容,就不贅述了)。有興趣的,網路上可以搜尋到查爾斯·蘭姆的〈烤豬論〉,是簡體字版。


17 次查看0 則留言

Comments


文章: Blog2_Post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