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 作家相片Rady (睿導)

【人生長河】 ―― 在生命中,我們失去或要告別的那些……


關於人生這個以時間標注的物理狀態有著各式各樣的比喻法,最多人用的是:「人生像一趟旅行」,這種比喻清楚標明以出生為起點,死亡為終點的「生命位移」狀態,也非常符合生命的實際情形,因為這趟旅程除了以生死為標記,更以時間的長度來標明路過的「路程」,即使一個人每天只是窩在家裡吃、喝、拉、撒、睡,時間仍以固定的刻度無情地蝕刻著他的生命進程,意思是,時間這個刻度正好類似高速公路的里程數那樣標誌著生命的前進或者說流逝狀態。


除了「旅程」這個再貼切不過的比喻外,還有各種人用各種有趣的概念比喻過人生,比如人生像坨屎,不論你吃什麼下去,結果總是一樣的(大概是說人難免一死)。


我自己則喜歡把人生比喻成一條長河。除了是時間長河,更是一種不停流動的狀態,這感覺更生動地說明了生命這種無論如何都在「變異」、「改變」的情狀,因為每一時、每一刻、每一天的我們其實都在變化。


如果人生是條河,那麽這條河泰半是處於緩慢前進的悠然狀態,只是偶爾會遇到大石激起些許洶湧波濤,偶爾會有幾個大彎,得疾速奔傾,偶爾會有斷崖絕壁要失重下墜,但除卻這些片刻,我想這條大河多數時候是在小波小動中和緩流向終點的。


而這條河本身有豐水期與枯水期之分,也時而滋潤生靈,時而肆意氾濫釀成災禍,時而湍流,時而涓涓,更無奈的是,往往這些不是由我們自己控制的,而是依著路過的地景地貌、環境情況而使然、而爆發,我們能選擇、能作主的狀態如此稀少,我們更像是被地勢、氣候推著前進、奔騰不止的河流,對不小心塗炭的生靈愛莫能助,甚且還會無法控制地一再氾濫,而最嚴重的受災戶往往就是我們最親近的人!


如果生命是條河,那麽,最簡單地標注法可以是他的源頭便是他的父母,以他的出生時期算起,他的終點,以匯入寧靜的死海告終。不過,這種分法太過簡易,因為很多生命長河是處在看似無始,更似無終的狀態,意思是,所謂的源頭,可能很難清楚界定,而終點也並非消逝於大海中。


因為很多條河是以分支的狀態岔了出來,然後與其他河流時而匯集,時而分道地前行著,甚且在某些地方會「水往上流」地逆旅一程。無論如何,是難以簡單區分的。


會突然寫到這個人生長河的主題,是因為朋友聚會,談著中年人的焦慮與危機,還有一個子命題是「在生命中,我們失去或要告別的那些……」有人問我說:「有要告別什麼嘛?」


當然,中年人要告別的東西可多著了:我的腰圍,我的不再合宜的可愛裝束,我的膠原蛋白,我的健康,我的青春夢想,我的豪情壯志,我的純真童稚,甚至有的要別自己的父母……


但是,我覺得,以人生長河的概念來說,又豈只是「告別」兩個字就可以輕易揮別的呢!如果人生可以這樣輕易地揮了揮手,就告別了這一切,也許有些事會簡單很多。但偏偏,人生這條長河無始無終,那些個議題一如水分子一般聚合成這條大河,有誰可以輕易地說:「我現在要分解水分子,把其中的氫或氧或鈉析離出來,然後跟他說再見呢!」


我的夢想也許逝去了,但那個曾經勇敢作夢、逐夢的一部分屬於豪勇的我仍留在我某部份的生命經驗中;也許我告別了很多親友,但我們交匯過的水又豈是因再次岔道後就可以輕易分開離析的呢?每一個曾經與我匯集或者從我流經或岔流的人、事、物不都留了一部分的因子在我的長河中,我帶著他們繼續前行,緩慢地形塑成此刻此時的我嘛?


所以,我跟朋友說,在我看來,沒有所謂的告別,因為那些過去從來不會真的離開,只是變成另一部份的我(以佛教的觀點來說,所有生命的因緣都會被「如來藏」這個「記憶體」完整地收藏著,等著對的接頭與主機把他們召喚出來),也許難以覺察,但還是在那邊「儲存/存在著」。


那些所謂失去的時光、青春、夢想、愛情、親情、友情,不也都成為今天這個對所有事自有一套生存法則的我們嘛?


更有趣的是,如果生命是條河,那麽,我們會知道水的運作從來不只是單向地奔流進海的過程,生命如此複雜而奇妙,一如水分子那樣,那些我們自認為在沿路錯過的溪流也許會蒸發成水分子,匯聚成雲、成冰雪、成雨,再重新落下與我們再次「重逢」、「整合」,甚至落在源頭處,滋養我們的本心、本源,這不是才是最真實的生命景象嘛?


那些走失的因緣,總還會以某種方式再次回到我們的生命中,繼續同行的。


人生是條長河,一條看似只有往前,無法回頭的長流,但其實只要我們看的夠透徹,就會知道也許大河的方向是無法回頭的,但是我們總還是可以用各種方式重回到生命的源頭處(以佛教來說,就是輪迴的概念,或者認證了不生不滅的真理),滋潤自己的心靈,只要我們有清楚的認識與作為,這個本源可以因此變得清澈、變得純淨,變得生生不息……

16 次查看0 則留言
文章: Blog2_Post
bottom of page